国际博物馆日,重温总书记对博物馆工作的殷殷嘱托
党纪学习教育·学条例 守党纪 | 加强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
踔厉奋发新征程 | “人工智能+”加出发展新动能

“文化惠民”的好事,为何成了尴尬的存在?

发布时间:2017-03-08  来源:新华社  字体大小[ ]

  原标题:“文化惠民”的好事,为何成了尴尬的存在?——政协民进界别联组会议热议“农家书屋”

 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(记者巩志宏)“‘农家书屋’是我国公共文化工程,2007年开始实施。但‘门上一把锁、桌上一层土、书籍横七竖八’成了很多‘农家书屋’的真实写照。”7日下午举行的民进界别联组会议上,唐瑾委员的话引发现场委员对“文化惠民”工程的热议。

  “‘农家书屋’这个事,办好了是好事,办不好就是形式主义。跟头些年在乡里建文化站一样,国家给了钱,老百姓也高兴,但缺乏后续的管理措施和资金投入,时间一长,好的文化设施过时了。”郑福田委员说。

  朱晓进委员关注“中小学图书馆”问题。他说,由于国家对学校人均藏书有数量要求而地方政府投入有限,为了完成任务,一些地方政府把价格低、折扣大的图书作为首要选择,使得一些滞销图书、盗版图书甚至一些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书进入学校。

  委员们表示,过去是“倡导”全民阅读,全民阅读是普及性的文化工程,应更加关注中小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生和农民的阅读普及。

  汤素兰委员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:“湖南一个农民作家主动要求把‘农家书屋’建在他家里。经过一些少儿出版社的捐助,现在这个书屋已成了藏书丰富的少儿图书馆,乡里很多孩子放学后去那里看书、写作业。发挥好‘农家书屋’的作用,可以给农村孩子带来福音。”

  “应在扶贫中兼顾文化扶贫,将村级‘农家书屋’建设纳入扶贫脱贫工作,对农家书屋进行提档升级,并加强后续管理,让‘农家书屋’真正发挥作用。”唐瑾委员说。

  朱晓进委员表示,应对中小学图书馆、“农家书屋”提供更专业的帮助,各级政府要去除招标中的弊端,健全完善书目制度,为书香社会的形成贡献力量。

中国文化网摘编 亓淦玉

【免责声明】:以上图、文、音/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(本网原创文章除外),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。我们尊重原创,也注重分享。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,禁止用于商业用途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、法规、政策,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,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: 3555333776,微信号:GAN160003,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。电话:010-89525216。本网投稿邮箱:3555333776@QQ.COM。通讯地址: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(京贸中心)二层15号。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,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、来源:XXXXX网站。
点击查看更多评论>>发表感言:
验证码,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。